清洁供暖让煤改气不再昂贵!
时间: 2024-05-13 19:23:50 | 作者: 爱游戏官网首页
介绍
每到寒冬,供暖一直困扰着北方的广大乡民。在我国约有70%的国土面积具有刚性的供热需求,这些地区清洁供暖比例低,特别是乡镇、农村冬季供暖使用大量的散烧煤,这些效率低下的小型燃煤锅炉,加剧了大气污染。同时,推广气代煤、电代煤又提高了供暖成本,大幅度补贴增加了百姓和政府的经济压力,可以说,清洁供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对此,中能网记者正常采访了 北京三慧奇威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金胜,安金胜表示:“此前国内燃气供暖企业大多使用燃气锅炉,普通燃气锅炉效率低、气耗大,以燃气供热成本30元/立方米计算,很多企业燃气供暖成本与供暖费用持平,基本没盈利空间。”
在北京昌平的一处小区,从去年开始使用奇威特集团设计的燃气空气源热泵,每户每天供热只需约4立方天然气,而普通燃气锅炉供热平均每户一天需要消耗8~10立方天然气,能效提升40-50%。据了解,在国家推进清洁供暖政策以来,各地取暖清洁化水准不断提升,而这仅仅是我国推进清洁供暖中的一个案例……
清洁取暖关系到雾霾天气能不能减少,同时又牵动着百姓能不能温暖过冬。近年来,为减少大气污染,确保百姓温暖过冬,清洁取暖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清洁供暖相关规划和政策,由此拉开了清洁供暖的大幕。
1月8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联合发布了《清洁供暖路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联合撰写,旨在为下一步清洁供暖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决策性参考。
《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包括京津冀地区、东北、西北等地区在内的多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从自身实际出发的清洁供暖实施方案。各地依据“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根据当地供热需求特点、资源禀赋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清洁供暖规划目标,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报告》认为,清洁供暖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燃煤供热清洁技术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清洁型煤,二是以清洁高效的燃煤锅炉和热电联产为主的集中供暖。另外电热泵、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是集中供热的补充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已形成以集中供暖为主、多种供暖方式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根据生态环境部1月8日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状况,2018年1-12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SO2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NO2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
其中,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7.0%,同比上升9.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5%。
从两项约束硬指标来看,PM2.5未达标的262个城市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338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均达到“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进度和年度目标要求。
尽管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冬季清洁供暖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由于部分地区仍缺乏统筹规划,影响了清洁供暖的可持续性,尤其在煤改电、煤改气的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后,居民存在供暖成本升高的担忧。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认识和正确把握清洁供暖,不少地方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随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及环境要求,做到资源能适用,市场能运营,居民可承受的合理配置。在清洁供暖的侧重上将从只注重环境治理,向环境能效并举的方向转变。
以天然气为例,在清洁供暖改造中,天然气被普遍的使用,但天然气供热面积增加也导致了供热燃气用量大幅度增长。据国家有关部门预计,2018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在27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
1-11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14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国内天然气增速比不上天然气消费增速,是我国天然气进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同时导致对外依存度增加,预计今年将超过40%。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高也威胁我国的能源保障。
“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提高能效水平和技术创新是未来清洁供暖的主要方向”这是奇威特集团市场销售总监张宇峰应对天然气紧缺的观点,张宇峰提到,天然气等能源与空气源热泵结合是解决天然气紧缺的速效方法,这种技术投资低、运行的成本低,同时排放低,以氮氧化物排放为例,国家火电厂排放标准为100mg/m3,而燃气热泵排放标准仅为27mg/m3。
针对目前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存在的问题,《报告》梳理了当前主流热源供暖形式及技术路径,并对各种供暖技术路径适用场景进行了总结。
《报告》认为,第一,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型燃煤锅炉,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担当集中供热主力。第二,工业余热已成为不少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选择之一,预计未来余热利用效率、余热供暖面积有望逐步提升。第三,在天然气利用上,高效、低氮的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等产品的应用,将有利于节省天然气消费,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同时能减少国家补贴。第四,推广能效高、投资及运行经济性好、能够不依赖政府补贴的清洁供暖技术,将有利于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减少排放。第五,在非连续性供暖、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办公楼、学校等场所可利用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蓄热技术。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清洁供暖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在改造中,不少地方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这些清洁供暖技术和模式各有优势,若能够得到推广,那么它们将各有符合其落地生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