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龙岗·34 龙岗能源生态园:从“邻避”到“邻利” 建“工厂”还“花园”
时间: 2024-12-16 01:13:05 | 作者: 爱游戏官网进入
,即深能环保龙岗能源生态园(以下简称“龙岗能源生态园”),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占地面积54.2万平方米,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100吨,每年可处理深圳市2000万居民产生的年垃圾总量的近四分之一。龙岗能源生态园于2019年12月建成投产,是国内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是深圳市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治污保洁重点工程,打造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式工业建筑,实现固废处理工程向地标性、邻利性的新型市政模式转变,为践行“低碳、环保、持续、循环”的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深挖“变废为宝”生态文化渊源、致力打造成东方“莫奈花园”的发展理念,也让龙岗能源生态园成为龙岗区“两山”建设的样板,是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
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你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是怎样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最好的样子可能也就是白墙灰地的工业区,但绝对没想过是这个样子!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环绕之中、绿植簇拥之间,一座钢铁结构的“客家围屋”坐落于此,看着像体育场或艺术馆,却很难将它和“垃圾厂”扯上关系,但它确实就这样“美美地”有效破解了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和“垃圾围城”困局,成功走出了一条超大型城市垃圾治理新路子,也成了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国内外团体等各种社会群体热衷参观的“网红打卡地”——龙岗能源生态园。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超大型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定要解决的一个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过四十余年的快速地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垃圾围城”问题日渐突出。
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重点环保设施建设,高瞻远瞩组织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并于2001年真正开始启动龙岗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筹建工作。但市民一直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就是“脏乱臭”,为此抵触情绪高涨,这让龙岗能源生态园从选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自2001年起,先后经历了上洋窝、蕉窝、兔岗岭等七个场址,直到2013年6月,项目最终选址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
项目已落地进入建设阶段,但附近居民反对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怕啊,怕以后会成为下一个垃圾填埋场。虽然工作人员反复解释,但当时没有好的参考案例也便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都如临大敌。”宝龙街道同德社区居民黄顺仁和坪地四方埔社区居民邱志辉,当时都是本地居民中的青年骨干,和大部分附近居民一样,他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邱志辉回忆:“早在选址之初大家就开始反对了,反对意愿还很强烈。”
“其实抵触情绪主要是源于不了解。”现任深圳市深能环保东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黄雄东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开始参与前期工作,对与附近居民的沟通工作也是深有感触。居民的反对要理解、居民的呼声要回应,为了打消居民疑虑,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能环保公司”)提出按照依法合规典范、低碳环保典范、和谐亲民典范,打造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亲民的垃圾处理综合体设施。2015年,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深圳市垃圾焚烧设施推进工作组,致力于创建深圳东部生态高地,共筑减污降碳国之重器。龙岗区政府成立了龙岗能源生态园建设专项工作组,由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牵头,从有关部门精心抽调一众人员,全力统筹项目推进工作。
“我们首先通过深入走访去了解居民到底在担心什么,发现大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担心对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影响,那沟通的关键就在于普及知识。”黄雄东回忆,当时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深能环保公司的领导下,从街道到社区,各级工作人员纷纷到居民家里做思想工作,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特邀领域内的专家在周边社区依次开讲座,传达垃圾焚烧发电的科学技术手段,宣讲其无害化原理。2015年8月,龙岗区政府还组织周边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前往各地先进的焚烧发电厂现场参观,让居民对垃圾焚烧发电科学技术和焚烧发电厂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大力推动了项目后续进行环评公参工作的顺利开展。
龙岗能源生态园进入了建设环节,但是想做到最初承诺给附近居民的“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亲民”,停留在传统的“垃圾工厂”的形象上肯定是不行的,对此,深能环保公司在全世界内从景观设计、设备选型、工艺创新等诸多方面广泛调研,首先就要从“外观”上突破居民的“刻板印象”。
传统的垃圾处理厂作为工业建筑,由于其巨大的体量以及特殊的用途,其建筑造型与外立面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工业生产厂房,外观和城市公共性审美需求较有差距。为了寻求市民从“邻避”到“邻利”的心态转变,深圳近年来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都有意将建筑艺术、城市美学与工业技术有机融合,而龙岗能源生态园更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与旁边的环境的深层次地融合,在技术优先的基础上,将厂房外观设计融于自然,配套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把垃圾焚烧发电厂打造成为集“产、学、研、游”一体的绿色低碳花园型公益设施,实现“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将其打造成所在区域的城市新地标和“会客厅”。
2015年,该项目就园区建筑外观设计开展全球招标,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所递交了方案。后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组长、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评审的专家评审组,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定了目前的样式——结合龙岗当地客家围屋建筑理念,采取了圆形外观设计,打破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矩形工业造型,融合进简洁的圆形结构中,既彰显环保理念,又融于自然生态,象征生命的循环与能量的再生,城市固体废弃物在这里焕发新生,圆绿水青山之梦。值得一提的是,特大型综合主厂房采用透空围护结构设计在国内属于首次,无参考案例。
2023年6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的《About Architecture(关于建筑学)》一书中,遴选了55个全球建筑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龙岗能源生态园与悉尼歌剧院、中央电视台东方之门等知名建筑一并被收入其中。龙岗能源生态园还荣登2024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获得“第二届ASKO非凡设计大奖最佳公共建筑一等奖”。2023年12月,龙岗能源生态园荣获《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深圳专场深圳十佳绿色低碳案例。
而为了最好能够降低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常运营工作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为实现园区垃圾清运车辆与外界通道的快速交通转换,并为辐射片区居民对外快速出行提供便利,由龙岗区委、区政府总牵头,各级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周密部署,最终顺利实现了惠盐高速龙岗能源生态园开口路段的贯通,成为了一条独立的“VIP通道”,为龙岗能源生态园有效实现变“邻避”为“邻利”奠定坚实基础。
而真正让附近居民解开“邻避心结”的,还是龙岗能源生态园在实际的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以强大技术支撑起来的高标准严要求。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与自然深层次地融合,龙岗能源生态园生动诠释了以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行业发展的实践。在这里,垃圾经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同时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龙岗能源生态园每日肩负着深圳近四分之一生活垃圾的“消化”重任,垃圾运输车每天通过“VIP通道”驶入卸料区,卸入垃圾池的垃圾经过发酵5至7日后,由抓斗抓取放入焚烧炉给料斗,从给料斗顺着溜槽滑落到达推料器,再由推料器推至焚烧炉排进行焚烧,焚烧炉采用6台丹麦伟伦公司的Dyna焚烧炉排,其运行方法不一样于传统的往复式运动炉排,运动时就像一个波浪在推进,使得垃圾在炉排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被破碎和搅动,让垃圾能获得更充分的燃烧。
垃圾在焚烧炉内经过干燥、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点火后不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就可以实现充分燃烧处理。燃烧时烟气温度高达1000℃,满足烟气在850℃以上至少停留2秒的要求,炉渣热灼减率小于3%,高温烟气经过余热锅炉进行热量回收,产生过热蒸汽,推动3台66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发电,采用中温次高压余热利用技术,垃圾发电量能够完全满足坪地街道60%的工业与居民用电。
而对于垃圾的利用,龙岗能源生态园的处理可谓是到了“吃干榨尽”的程度,就连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产生的炉渣,也100%转化成“金山”。按照“资源化、再利用、零排放”的循环经济原则,龙岗能源生态园建设运营了以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为核心业务的环境综合服务设施,将炉渣经过筛选、金属回收、清洗后,利用97%成品尾砂制作环保砖,分离出3%金属循环利用,即可将焚烧炉渣100%资源化利用,不仅解决了焚烧后炉渣填埋占用部分土地的问题,还解决了炉渣填埋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此外,在居民最担忧的垃圾异味方面,园区也是充分的利用技术革新“环环紧扣”确保将影响降到最低。“垃圾首先通过专用车辆封闭运输至园区,经过严格的称重与计量后,进入卸料大厅将垃圾卸到垃圾池内,垃圾在垃圾池内进行5—7天的发酵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燃烧效果。”据深圳市深能环保东部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萧苑兵介绍,在卸料至垃圾池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采用微负压控制气味外泄,解决了传统垃圾处理中的异味问题。
虽然园区内高耸着两根99米高的烟囱,但无论何时来到园区,都看不到有色烟尘的排放,这一点周边居民能给出肯定的答复。“园区配备烟气排放指标实时监测系统,其数据与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同步,环保指标一目了然。”萧苑兵介绍,在烟气处理方面,龙岗能源生态园采用的是深圳能源最新自主研发的七段式烟气处理工艺,即“SNCR脱硝+半干法脱硫(旋转雾化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喷射吸附+干法脱硫(熟石灰喷射)+袋式除尘器+湿法脱硫(湿式洗涤塔)+SCR脱硝”,经处理过的烟气,实现了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欧盟标准2010/75/EU,达到世界领先的深圳标准SZDB/Z233-2017要求。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数据,在504家垃圾焚烧公司参与的“2020年烟气减排控制能力评比”中,龙岗能源生态园排名全国第一,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三等奖”“电力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等多项荣誉,入选《国家重大工程档案(能源卷)》。
而为了充分赢得周边居民的理解支持,打破“邻避效应”,龙岗能源生态园还邀请了周边居民参与监督,从进厂垃圾量到设备正常运行工况,从环保指标到居民意见收集,每一个环节都向居民敞开大门。此前强烈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的邱志辉如今就是社区监督员之一,他表示:“我每天都来园区‘上班’,烟气虽然是无形的,但我们的监督却是有力的。”而在园区之外,附近居民更是24小时在线,用他们的鼻子和眼睛,守护着这片蓝天。
漫步在龙岗能源生态园里,“去工业化”的小心思几乎贯穿了整个园区,除了搭配传统矩形造型的客家围屋外形,在主厂区外围,绿草成荫,簕杜鹃绽放,水池中还有游鱼、睡莲带来生机和意趣。在园区另一边,还为园区工作人员配备了生活区、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实现“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
在建筑内部的科普教育基地——莲影之境数字艺术馆中,通过深能印象、数控之眼、命运与共、生态绿谷等多个主题空间,构筑多幅唯美壮阔的艺术画卷,引领参观者在一幅幅艺术画作中不断探寻、体验绿色理念。参观者步入其中,与自然共处,沉浸式体验生命的循环与能量的再生,在感受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习了解龙岗能源生态园是如何将城市无用垃圾变废为宝的,树立践行垃圾分类处理的科学理念,深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绿色低碳样本。馆内还配套设置了小型影院、党群服务中心、环保沙龙、书吧及咖啡吧等一体多用空间,能够完全满足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龙岗能源生态园科普教育基地自2023年7月起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获得来访者高度评价,已成为展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窗口之一,还在“一带一路”上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向国际社会输出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工艺及科学运营、智慧管理体系等的深圳方案、深能品牌,获得“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龙岗馆)”“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深圳市消费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龙岗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深圳市龙岗区科普教育基地”“龙岗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龙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荣誉。
如今,龙岗能源生态园形成了“产、学、研、宣、游”五位一体的综合体建设发展模式,将固废处理设施向地标性、邻利性的新型市政开放设施转变。在这里,市民可以感受“坐在‘看不见的垃圾堆’旁喝咖啡、赏美景,没有垃圾臭味只有咖啡香”的都市别样风情。“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这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让市民在享受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的无限魅力。
在龙岗能源生态园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似无心却有意出现的“睡莲”元素,如办公楼大门前的观景水池中悄然绽放的睡莲池,如展厅中贯穿始终的睡莲画作,再如整个内部空间中若有似无的睡莲香氛……出自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笔下的睡莲,看似与工业毫不搭边,就这样优雅又自然地融入了这座以“垃圾”共生的工业建筑中,这传递的是现代工业对绿色与美的追求,也是当下人民绿色低碳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透过“睡莲”,我们或许能够感知到,龙岗能源生态园的现代化绿色转型实践,以全新的姿态诠释着工业美学的真谛,在引领城市发展重要公共建筑新风尚的同时,成功破题“垃圾围城”困局,先行探路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垃圾处理经验模式,在获得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广之后,已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光彩。
而居民绿色低碳意识的觉醒,不仅体现在对绿色低碳生活的追求,更体现在对产业及生活的绿色低碳发展的监督上。就像龙岗能源生态园邀请的社区监督员,每天在厂区巡查、生产区域检查、行走社区收集居民意见等,用“感同身受”的形式履行着监督员的责任。“我家在这,一家老小都生活在这里,我很负责地去做这件事。”面对各类质疑与投诉,社区监督员对接厂方和居民,及时作出判断和回应。慢慢地,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成了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近两年,针对龙岗区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诉明显减少,下降为个位数,也让龙岗能源生态园成为行业“邻避效应”破冰典范,有效落实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两山”建设为抓手,当下的龙岗,正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市民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当好环境保护的监督员、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受益者,让绿色低碳理念不断落实到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细节和市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推动一座低碳先锋城区向深而进、绿色蝶变。